聯想架構調整下一步:撲向新技術
聯想組織架構調整繼續深化,并明確了對未來創新技術領域的追逐。
4月6日消息,在聯想集團2022/23財年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透露,聯想在上一財年孕育且孵化了三大新興創新業務:邊緣計算、云服務以及基于元宇宙應用的AR/VR技術。而新一輪的組織架構也體現了聯想在未來2-3年內將重點著力這三大領域。
資料顯示,去年聯想集團內部曾進行過兩次組織架構調整,2月成立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專注行業智能與服務,9月將原IT組織與SSG進行整合,11月正式推出TruScale“一切皆服務”的品牌。
架構調整劍指新技術具體而言,在過去的一個財年內,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除了按照三類服務(即支持服務、運維服務、項目服務和解決方案)理順了組織架構,明確了負責人權責,并且按照中國與國際兩條線整合了銷售資源之外,還新成立了云服務團隊。
事實上,云服務是聯想集團在上一財年從孕育到孵化的新興業務之一,楊元慶表示,新財年將繼續加大對云原生、智能化運維、多云/混合云管理平臺的技術投入,為客戶云化之路的全生命周期賦能。
鑒于中國的服務和解決方案業務規模、范圍大,市場存在巨大增量空間,因此SSG將保留現有的SSG中國的組織架構,負責中國的服務產品開發、銷售和運維。
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ISG)同樣有新動作。在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ISG總裁Kirk Skaugen重申2月份內部宣布的架構調整,即成立全新的聯想邊緣業務部門,從4月1日起生效。
該部門將過去散落在各個部門里的邊緣計算業務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業務,將持續投入于全棧型能力的建設,推動其發展。邊緣業務部門的成立,有利于實現“One Lenovo”價值的最大化,并繼續推動聯想在創新邊緣領域的領先地位。
ISG的架構調整并非空穴來風。據Gartner預測,到2025年,大約75%的企業數據將在數據中心以外,即直接在邊緣端進行處理,該市場規模將超過410億美元。
與此同時,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則將創建全新的全球團隊“商用產品中心(CPC)”,以支持中小企業業務和商用業務,4月1日起生效。據介紹,該團隊將集中管理商用產品設計和研發,加強中小企業業務和商用產品之間的協作,進一步提高效率。
此外,新成立的全球創新中心(GIC,原領先創新中心)將涵蓋研發及技術創新平臺、軟件,設備生態系統平臺、平板及移動游戲、顯示器、臺式機及一體機、Chromebook幾大職責,繼續踐行聯想對創新和研發的承諾。
未來5年研發總投入超千億楊元慶在誓師大會的演講中表示,將技術創新作為新財年的首要支柱。除了研發投入、人才翻番外,聯想還將圍繞“端-邊-云-網-智”的技術架構,著眼近期、中期、長期,分三個賽道投入資源。
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出聯想集團未來的技術投入重點。
今年2月,楊元慶指出,隨著5G技術及“端-邊-云-網-智”體系的發展,當前更多新型終端設備迎來雨后春筍般的高速增長,如嵌入式計算、物聯網等,受元宇宙驅動的AR、VR技術也在高速增長,智慧辦公等新興領域同樣值得期待,“所有這些領域的增長都將推動聯想的高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對創新技術的投入,才能支撐聯想搶跑未來。這也就不難理解,楊元慶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屢次強調聯想的技術投入計劃。在6日的誓師大會上,楊元慶再次指出,到23/24財年結束的時候,聯想的研發投入將在20/21財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未來五年,聯想的研發總投入將會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同時,聯想計劃增加12000名硬核科技人才。
要增加研發投入的有效性,聯想將重點布局三大領域。今年2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楊元慶介紹稱,聯想首先將持續創新和改善現有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如在PC領域持續投入包括輕薄本、工作站、ThinkBook等在內的高端產品領域;ISG則將投入在包括超算、存儲、軟件定義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等高端服務器領域;研發增速最快的SSG則會進一步優化研發產品尤其是ESG相關產品。
與此同時,在新型服務化領域,聯想今年則重點關注五個方面,首當其沖的便是元宇宙相關的AR/VR技術。楊元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想集團基于AR/VR技術驅動整個生態系統,不僅囊括游戲及消費領域,更會關注B2B領域。相關生態系統的構建不僅需要AR/VR硬件設備,也需要操作系統、平臺以及更多的應用等。
ISG新財年成立全新的聯想邊緣業務部門,則預示了聯想對邊緣計算的追逐。楊元慶透露,該部門將過去散落在各個部門里的邊緣計算業務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業務,涵蓋了邊緣終端、邊緣網端及邊緣服務器,新成立的邊緣業務部門由原聯寶科技CEO柏鵬擔任負責人。
聯想的另一個技術關注點落在云服務上,將從過去提供數據中心和解決方案的產品基礎上,為客戶提供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解決方案與運維。此外,楊元慶還指出,云網融合產品以及圍繞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展開的數據智能業務集團,也同樣是聯想未來技術投入的方向。此外,聯想研究院同樣將在長期的基礎技術進行研究投入。
“加大研發投入在短時期內確實會影響盈利的增長,但我們還是相信,從中長期來看,它會促進我們產品競爭力的增強,促進我們產品毛利的改善,”楊元慶向記者指出,“這個需要我們很好地平衡研發投入在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見效領域!